找到相关内容152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位酒店女经理的学佛出家心路

    学佛之路。    一九九四年春天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见到了塔尔寺的一位大堪布。他对我的恩德实在是太大了,在他那里,我又进一步听闻了因果不虚及众生本来如来德性的道理。他还告诉我,就像镜子蒙上了一层...

    圆慧

    |放生|杀生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3551120001.html
  •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

    曾经在印度遍访印度所有的一切外道诸师,他很快就把师父所有的都学会了。都认为不究竟,不彻底呀!所以只有自己来修证,当看见明星悟道之后,一切问题都粉碎了。惊呼:“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如来智慧德相”。“一切的众生,不但包括我们所有的人,白种人,黑种人,猫,狗,甚至于苍蝇,蚂蚁,以及地狱中的众生都在内呀!所以叫一切众生。“一切众生如来智慧德相&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0939663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史上的“他空见”与“自空见”

    引经据典,论证一切众生如来佛性,能成佛之义。他引用了《三昧王经》中说的“一切众生如来藏”、《小涅槃经》中说的“一切有情皆悉如来藏”、《大涅槃经》中说的“就像黄油在浮奶中一样,如来藏也普遍的...,法性真如无差别故;第三,一切众生佛种性故。尔后他又运用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中的“圆满佛身放射故,真如无有差别故,众生如来种,是故说佛性常有”。(同上)④来进一步论证此三义。  达波拉杰的这个...

    班班多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642396.html
  • 让临命终人得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法的究竟利益问答

    在内……实际世上本无善人恶人之分的:所有众生(包括人、非人)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、执着不能证得--这个本的妙明真心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本自足……只因我们无始劫走过来渐次迷失了才成了现在的这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34931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主题思想

    得受用,长期轮转五趣。正如《华严经·如来出现品》云:“如来初成正觉时,叹曰:‘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。但以妄想执著,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、自然智、无碍智,则得现前。”实乃如来...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”,答其“菩提无法”。又怕错会佛旨,终以“一切贤圣,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作了结论。 欲令此经流布后世,广利众生,佛陀深叹持经功德之难思难议,番番释疑,令其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650367.html
  • 佛教梵呗与修行关系之初探

    佛法认为 “一切众生如来智慧德相,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”我们凡夫障深慧浅,无法直接证入无上菩提,必须假借一法来修行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菩萨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开讲的。佛教的一大特色,即寓教义于...其音正直,二者其音和雅,三者其音清彻,四者其音深满,五者周遍远闻。此五者乃名梵音。”赵朴初先生曾以“虚、远、淡、静”四字来概括梵呗的特性。由此可知,梵呗并不一定要从印度传入,只要具备清雅、庄重、中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65654078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善恶

      因此,在圆成佛界(诸佛)的解脱当中,这些修恶就不必断除。因为正因性恶,由之而起的缘、了二因修恶,全修在性,所以不须断除。      阐提与佛两者的区别,在于修习上。佛曾叹曰:“一切众生如来...:“若大乘观心,观恶心非恶心,亦即恶而善,亦即非恶非善;观善心非善心,亦即善而恶,亦非善非恶。观一心即三心,以此三心,历一切心,历一切法,何心何法而分一三。”这也就是说,善、恶、非善非恶,为一心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
  • 游祥洲:自力与他力之融合

    诸佛菩萨所开示者,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,唯有凭借这份确信,才能够死心踏地的做功夫,才有“见性成佛”的可能。然而这份“见性可以成佛”的信心,与净土宗行者,确信“持名可以往生”的信心,本质上有何差别?...

    游祥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658227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善恶”

    阐提与佛性两者的区别,在于修习上,佛曾叹曰:“—切众生如来智慧德相,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。”一阐提虽然没有了修善,但性善仍在,所以遇到佛菩萨教化的善缘,仍可行善消恶。佛陀虽然没有了修恶,但性恶仍...观一心即三心,以此三心历一切心,历一切法,何法何心而分为一三。”也就是说善、恶、无记,为一心本,且善恶相即。作为修学者来说,观照自己当下的—念介尔之心的工夫,是学佛修道的“用功处”和“要紧处”,...

    能 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960918.html
  • 浅述《沙弥律仪要略》之意义

    住也!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,中国难生。我们即生中国,又得人生,进入佛门,听闻佛法,真可谓是:“因缘殊胜、六根足”也!有言道:“初入佛家,以信为本;住入佛家,以戒为本。”  《华严经》云:“一切众生,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一切智,自然智,无碍智,即得现前。”由此可知,一切众生,有佛性,可成佛。而众生未得成佛者,以有妄想故。是故要想成佛,先除妄想。要除妄想,须先持戒,...

    温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2267320.html